逐梦二十载 张帆与秦皇岛队的双向奔赴
文章字数:1,667
    张帆(中)在“河北五超”比赛中。    曹建雄 摄

  秋季的秦皇岛,傍晚的风裹着一丝凉意掠过秦皇岛奥体中心体育馆,看台上的围巾还没来得及收起,球场上残留着球员奔跑的痕迹。张帆背着运动包慢慢走下场,指尖无意间触到衣兜——里面装着外甥早上塞给他的画,纸上歪歪扭扭画着一个踢球的小人,旁边用彩笔写着“舅舅加油”。他低头笑了笑,抬头时恰好看见父母站在出口处挥手,路灯的光落在他们身上,像二十年前无数个送他去训练的傍晚那样,温暖又踏实。
  奥体中心关键进球,打开胜利之门
  9月20日的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河北五超”第六轮,秦皇岛队对阵唐山队,终场哨响,记分牌定格在4:1,看台上的欢呼声浪一波接一波拍向球场。张帆弯腰扶着膝盖,汗水顺着额角滴落在地板上,他抬头望向看台东侧,那里有父母和哥哥挥舞的围巾。
  比赛开始第7分钟,他接到队友传球,右脚外脚背轻轻一扣晃开防守,随即抬脚推射,足球贴着门柱内侧入网。场边替补席瞬间沸腾,他跑向队友,双手握拳捶了捶身边人的肩膀,脸上还带着喘匀气息后的潮红。这粒进球,为经历两场失利的球队打开胜利之门,也成了他本赛季主场又一高光时刻。
  病床前的手机屏,伤病里的不放弃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场上不知疲倦的22岁球员,一年前还在与伤病抗争。2023年代表沧州雄狮U21队比赛时,一次拼抢摔倒让他赛季提前结束。躺在病床上的半年里,他每天用手机翻看过去的比赛视频,手指跟着屏幕上自己的跑动轨迹划过,“那时候总怕自己再也跑不动了”。
  康复训练时,他比别人多留一个小时,对着墙壁反复练习传球,汗水浸透训练服,拧出的水在脚边积成小小的水洼。姐姐带着四岁的外甥来看他,小家伙举着画笔画的足球奶声说“舅舅,我要去看你踢球”,那一刻,他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也重新攥紧了继续奔跑的决心。
  小学操场的球鞋,足球梦的起点
  张帆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小学二年级的课间。体育老师李春和在操场边注意到他,这个追着足球跑的孩子,眼里有藏不住的光。加入耀华小学校队后,每天放学后的球场成了他的乐园。
  四年级选拔秦皇岛市队那天,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球鞋,在场上拼到最后一分钟,球鞋磨破了脚,却攥着入选通知书一路跑回家报喜。父母看在眼里,第二天就带他买了第一套专业足球装备,父亲蹲下来帮他系鞋带,“喜欢就好好练,爸妈支持你”。那句简单的话,成了他多年来追逐梦想的底气。
  辗转赛场的笔记,成长路上的坚持
  在秦皇岛市0304足球队的五年,是张帆足球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教练雷少青记得,每次训练结束,张帆总会留下来加练射门,直到球场的灯光亮起。2016年入选省队时,他背着行李在车站给家里打电话,声音里满是激动的颤抖;2018年转会保定容大U17,第一次离开家乡的他,在宿舍墙上贴满了秦皇岛的照片;2020年来到石家庄永昌U19,他把教练的战术笔记翻得卷了边,每一页都写满密密麻麻的注解。
  2023年受伤后,他曾坐在医院窗边看着楼下的足球场发呆,心里像被掏空。直到同年9月考入首都体育学院,报到第一天就奔向学校足球场,脚踩在草皮上的那一刻,他才确定——自己永远离不开这片绿茵。
  主场看台的牵挂,梦想背后的支撑
  今年8月,“河北五超”联赛启动,接到秦皇岛队邀请的张帆,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回到家乡。归队那天,他在训练场上跑了一圈又一圈,感受着熟悉的气息。在主场对阵沧州队的比赛中,开场2分钟他就攻入一球,队友围过来拥抱他时,他却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公园踢野球的场景——那时爸爸总故意让着他,看着他进球欢呼,眼里满是笑意。
  如今,张帆依然保持着每天加练的习惯。训练结束后,他会坐在场边给家人打电话,听妈妈絮叨琐事,听爸爸叮嘱注意身体。在已经结束的七轮比赛共420分钟时间里,他踢了405分钟,是球队上场时间最长的球员,被誉为“战神”,3个进球和5次助攻的背后,是家人的牵挂,也是他对足球从未改变的热爱。
  夜色中的身影,未完待续的奔跑
  10月的秦皇岛,夜晚凉意渐浓。张帆结束训练,背着书包走出体育馆,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他抬头望向夜空,心里想着下一场比赛,想着家人的期待,想着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的足球梦。
  这条路还有很长,或许会有更多挑战,但他知道,只要脚下有绿茵,心中有热爱,就会一直跑下去……
  文/宋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