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体育文化,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字数:1,592
  □河北省体育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 王智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着力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
  以运动队思政教育为引领,强思想基础。“思政课”旋律动人、歌声嘹亮,是运动队立德树人、铸魂培根的重要一课。这首不仅要唱,更要唱红唱响,为奥运、全运备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要整合师资资源,突出体育特色。重点围绕爱国主义、体育精神、理想信念、能力素质教育以及“个性化需求”等专题,坚持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二要以运动员为核心,充分发挥运动中心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运动中心党团组织在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支部建在运动队上”,大力发展运动员党员,在运动队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运动员在精神洗礼中坚定初心、担当使命。特别是在国家队训练人员中、在外训和比赛时成立临时党小组,按照运动中心党组织统一部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运动员的责任感、民族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激励他们为荣誉而战,为祖国争光。三要用好鲜活事迹,拓展体育思政资源与模式。将奥运会赛场我省运动员的先进事迹,以入脑入心的、鲜活的体育文化案例进一步阐释这些标志性事件所内含的核心价值和教育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以更为多样的、更易于内化的方式呈现和宣介。在东京奥运会夺金后,巩立姣发出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练,练到我练不动为止”的肺腑之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运动员的豪迈气势和爱国热情。孙颖莎此前在谈论自己对北京冬奥会的感受时表示“我的‘奥运梦’同样与‘中国梦’交织在一起,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是我的坚定信念,争分夺秒、刻苦训练是我实现梦想的途径,我要继续锤炼过硬本领,磨砺战斗意志,捍卫国球荣耀”,彰显出她身上低调谦逊、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以优势项目群为依托,强文化传统。一方面,夯实优势项目根基。既紧盯国家乒乓球、射击等奥运重点夺金项目,持续强化项目集团优势,又大力扶持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同时打造武术等稳定夺金项目和摔跤、自行车等争金夺牌项目。对重点发展的优势项目,集中有限资源,走精兵发展之路,夯实人才厚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突出项目文化建设。弘扬重点优势项目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建立冠军墙、荣誉廊,选树先进典型,讲述功勋教练和历届冠军成长史、奋斗史,以英雄的故事教育、创造新的英雄,激励广大运动员学比赶帮超,不断积淀代代接续奋斗、薪火相传的精神追求,激励运动员实现自我突破,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强政治素养。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于引导运动员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作用重大。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中所说,“要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这里谈到的“正能量”,就是指体育领域的中华体育精神、体育故事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今年以来,省体育局持续开展的“胸怀祖国 刻苦训练遵纪守法争做楷模”主题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五学教育”、“十项举措”的实施使运动员的思想政治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各运动中心积极打造政治过硬、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优秀运动队,为祖国争光、为河北争气的意识深入人心、蔚然成风。